“启明星”小组创新型人才培养“停课不停练”

阅读次数:4041创建部门:人文与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20-10-29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社会进入“新冠时代”,人文与管理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的“启明星”小组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心(生理学省级重点学科“启明星”小组),于1月21日连发“三道金牌”进入疫情防控和“停课不停练”的双常态模式。虽然疫情阻挡了小组成员入校的脚步,但却阻挡不了他们在“停课不停学”基础上,继续创新能力训练的脚步,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能力训练型人才培养、科研学术活动依然精彩纷呈。

“启明星”小组发出三次通知

利用假期留校机遇,积极进行课题研究

“启明星”小组有数位成员由于寒假留校,因此半年多坚持在校。他们积极利用科研条件、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所相对空闲的机遇,在老师的线上、线下指导下,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开展自己所设计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同时还协助不能到校成员的动物实验工作。在疫情严重的背景下,小组成员们取得了极为宝贵的预试和正式实验结果,既训练了相对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也经历了巨大疫情压力下实现心理调适、稳定心神的锻炼,有的成员感慨,“真是不一样的特殊体验,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害怕了!”

开展虚拟实验操练,坚持科学素养培训

经“启明星”小组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心与中国生理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泰盟公司联系,利用泰盟公司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启明星”小组成员开展了一系列基本生物医学实验和科研相关实验技术的虚拟仿真操练。通过反复练习和不断试错进行训练,加深对实验原理、具体步骤等知识的理解,完成一系列实验操作。“虚拟仿真课堂就像一个逼真的、有多种感知的‘模拟实验室’,而且在线教学更直观、更清楚,避免了实验室教学时大家围在一起看不清、看不到的现象,也能让我们返校后能更快进入具体试验阶段。”多位小组成员们如此表示。

虚拟仿真实验操练和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统计表

参加2020年中国生理学会学术年会

为开拓师生学术视野,引导师生积极进行学术交流,增强师生创新综合实践能力,28名“启明星”小组成员与生理学团队的老师和研究生们一起参加了8月22日-23日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的2020年中国生理学会学术年会,并提交英文摘要6篇,同时还进行了线上墙报交流。通过参加会议,既训练了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英文论文摘要和墙报的撰写、制作,以及开展学术交流等科研能力,也展示了沙巴体育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果。

电子墙报展示

参加科研项目和课题设计大赛

不同年级的“启明星”小组成员,分别积极参加人文与管理学院暨“启明星”小组大学生科研培育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申请、2019年度资助项目结题与“纪念‘启明星’小组25年优秀项目奖”申报,以及2020年人文与管理学院暨“启明星”小组大学生科研课题设计大赛的申报。“启明星”小组成员共获得人文与管理学院暨“启明星小组大学生科研培育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18项,顺利通过2019年度资助项目结题验收25项,获“纪念‘启明星’小组25年优秀项目奖”11项,获2020年人文与管理学院暨“启明星”小组大学生科研课题设计大赛“纪念‘启明星’小组25年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这些系列性课题设计和实施的训练,不仅实现了从“教学研究中的科研”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报,向“科学研究中教学”之科研课题的设计预申报的训练转化,训练了自主设计科研课题的创新能力及其相关质疑、思维、专业英语、标书撰写等能力。 

大学生科研培育基金通知

2019年度资助项目结题通知与获奖批文

大学生科研课题设计大赛通知和“纪念‘启明星’小组25年奖”批文

2020年新项目论证与实验计划制定

“启明星”小组对新获批的2020年国家级“大创”项目、人文与管理学院暨“启明星小组大学生科研培育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由小组组织开题报告会,进一步论证、完善课题设计,并由各位成员与指导教师通过线上交流、线下指导等方式,就课题的具体展开进行了细致讨论和计划制定,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对于已经进行了预实验的课题,各团队也就研究方法、内容、结果等进行了详细总结和归纳,吸取了其他成员对于完善课题的意见和建议。这些不间断的交流和及时沟通,都为新老成员凝练课题思路、返校开学后尽快进入状态,提供了必要的训练。

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科研创新能力训练活动,“启明星”小组的同学们更加坚定了有志成梦的信念,在疫情期间做到不忘初心,坚持科研与训练,做到“停课不停练”,全面提升科研综合水平,努力成为沙巴体育“科技兴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力量。形式多样的科研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担当、创新能力训练活动已然成为“启明星”小组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心开展能力训练的“常规动作”,这一特色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进入了实质性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将对沙巴体育相关学科学位点和专业建设,以及大学梦的实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徐爱萍/文、图  胡鸿、侯东晓/审)